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以堪称完美的表演,让人震撼,让人叹为观止。那么,这样一台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是如何打造出来的?主创团队为我们揭秘。 / z% D+ T$ d* Y2 Z9 B5 U3 k \6 O* U
一难:舞台和看台 3 C& M! f5 j2 h
首次从封闭体育场转向开放空间 ' W; ~0 ^2 p, q
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 & N( U5 `* r) e4 u7 }( x! r
本届亚运会开幕式,选在海心沙举行。这座珠江上的小岛,酷似一艘面朝东方出海口的巨轮。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从这里吹向全国;新世纪头10年,这艘巨轮延着科学发展的航线继续向前。
2 L- c) P% Q* M! ~9 V; b$ R 基于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风貌,广东省、广州市和亚组委决定将开幕式放在这里举行。这个创意是空前的,但难度也是空前的。首次把舞台和看台从封闭的体育场带到开放的空间,对节目创意、声光电的应用、安保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 W1 A8 p) ]7 N, c: J
听到这个决定以后,我们心里完全没底。但经过细致分析,总结出4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场地的变化,一定会带来开幕式整体的、革命性的变化,而不仅仅是技术、形式的变化;二、可以融入的元素非常多,非常新;三、巨大的困难和不利因素一定会逼出集体的智慧,闯出一条新路;四、这个创意是领导提出来的,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 2 @9 U1 g1 Y3 H5 e0 P, o
我的头一件事,就是2009年1月5日赶到北京去说服总导演陈维亚。一开始,他坚决不同意。
/ L* W* A4 d" M6 ]" I 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
9 ^* I( J" t; H, O( G0 c j& V 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早在2008年就中标亚运会开幕式了,当时的中标方案是在奥体中心搞,所以一整套的方案都是按奥体来做的。而且海心沙是以开放的空间为背景,南北都有很多不同的建筑物,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3 `2 V9 d( n1 T, X3 v1 j
后来我们反复谈了好多次,终于想出一个创意,把舞台放在岛的东边,让观众面向东方,朝着珠江入海口的方向看演出,整个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说,这个开幕式是我们城市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艺术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3 j5 j8 }7 c2 `6 b1 D! R# k* G 二难:如何展现岭南特色
( j7 G4 u3 S' v0 L) ?6 G" x- P6 E 实现奥运会开幕式后新的突破 L& r, b: J- z& z0 t, G1 l
陈维亚—— 8 h# ?* N9 M$ P1 t0 p7 l) F' J
这几年,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连着来,可谓“中国年”。我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现在来搞广州亚运会,面临的问题是,奥运会那么成功,亚运会从哪里寻求突破。 - I% o7 o2 r$ [" [/ O
我认为,我们要做出岭南特色,做出广州、做出亚运会独特的东西来,每一个创意都争取达到奥运会的水平。 G6 X# }7 u. t, q, O$ I. y8 d
广州市领导主动寻找不可比性,把开幕式搬出体育场,办成全广州人民的一次巡礼。这一革命性的创意是成功的起点。
7 K( e1 S' {* q/ m 我们对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定位是,“立足中华文化、融合亚洲文化、彰显岭南文化”。要让演出达到这个标准,还是非常难的。 c6 @- w8 ~% q, Z" w4 v
首先,场地设计就要充分展现创新创意。在海心沙搞演出,先要进行全面拆迁。拆完后建什么,怎么建,怎么实践我们水、船、帆、塔的理念脉络,需要很多创新设计,我们考虑的细节,甚至包括“观众席要像船上的驾驶舱”,“几个大船帆之间的具体距离”等。 $ g9 @9 c8 B: B8 ?4 x2 ^
我们还创造性地大量采用岭南风格及亚洲各地的代表性符号。在广州塔腰身上600米高空点燃的焰火创了最高纪录;各国、各地区代表团入场不是统一来回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而是配上该国或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歌曲等。
9 `% @- y5 |. n5 p$ b4 C6 O7 p 按常规,开幕式内容是应该保密的。但这次开幕式等于是在闹市区表演,与其遮遮掩掩,不如让观众先看、多看。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悬念解除了就不感兴趣,彩排反而一次比一次更火爆,一票难求。看了以后,大家都成了宣传员。 ' y' @! P: F$ N# |; ~! R
从开幕式情况和反响来看,我觉得是成功的。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不说最大、最好,但绝对可以说是“最独特”、“最精彩”。对我个人来说,做这个开幕式是对自己的一次大的超越。 0 p' i# m5 t2 K( q, N v
开幕式运行团队珠江巡游子团队副总协调人宁肖周—— 1 h! f& z% x) V3 w I' E
本届亚运会别具匠心的开幕“序曲”珠江巡游也是一大创新。其创意依托开幕式文艺表演“启航”的文化意蕴,选择珠江这条广州的母亲河,用彩船巡游的方式来展现当代中国、魅力广州喜迎亚洲各国体育健儿和八方宾客的热情。
. p0 O$ ?, k" U, M, \ 45条彩船分别代表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船身用LED灯带勾勒出各国、各地区富有特色的城市建筑造型,船里还有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及中国名曲的演奏。彩船经过的珠江两岸也组织了5000名演员进行文艺展演,并有10万热情市民与船上外宾遥相互动,可谓“一江欢歌,两岸沸腾”。 ) ~8 C1 |8 K. W$ v+ c
三难:训练长达15个月
( N6 A/ [8 A, q2 s' }+ V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9 X% W8 u' ?' k1 v8 ?6 x& J
何继青——
+ Y0 N( r5 }! z/ n$ N0 I 这次开幕式,群体、团队节目是最大的看点。我们的编导团队60多人,各个技术工种1000多人,加上5000多名演员,加在一起将近6000多人。他们克服了技术上、表演上的一个个困难,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8 q, J' H9 h9 \: ]; L. P9 d 比如最受追捧、被认为是开幕式最大亮点之一的“白云之帆”,其内涵之深刻、规模之大、创意之精细、技术之复杂等,都是无与伦比的。
/ g; K# u7 m1 }* Y. T3 F- M 这也是最早开始投入训练的节目,从去年8月份开始,河南登封少林塔沟武校《白云之帆》的表演团队就投入训练,历时1年零3个月,也创下了同类型表演节目排练时间最长的纪录。
! H& W" O! H% }+ _5 C. u- d2 S* u 河南登封少林塔沟武校(《白云之帆》表演团队)教练朗国庆——
/ v. N; N* k& n) p 大家看到在台上表演的只有180名少年,但大家看不到,下面还有上千名地面人员,正是在他们的协助下,上面的演员才能吊在高空中,做出各种精彩的动作。 8 ~" E" |5 R' Q( M$ v8 g/ X
演出的1600多名少年,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还不到14岁。空中表演队员180人,是从近3万名弟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身高介于1.65—1.70米,体重60—65公斤。在七八十米的高空,少年们要以轻灵的姿态,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坚持10分钟,多一斤体重就多一分风险。他们的腰腿能力也要特别强。
& U& x( j/ Z) q; ?6 D (本报广州11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