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6 m; r& o7 l1 I- Z( e! F
1 B; V( p# Z' P
领导干部对媒体认识上的误区
2 p# x, Y, [0 X' a! ^+ k7 g' ~" p6 F; ~# y2 O& J$ h6 L
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g, _) i: q0 ^1 A& J+ h8 D
( U2 O7 Y& K+ K2 h6 P" t. \9 N1 v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M$ J3 S" F2 z
4 a% o* T5 v; s3 { U, p" m& V 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种种表现" t- x Z/ X! W& H
o9 r3 {3 n. }' e5 v4 H; ?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d4 S! H# f! h; H) a! T2 K
- g( w k& I. j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3、怕媒体、躲媒体。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4、堵、盖、封,施压制止媒体报道。5、应对技巧欠缺。有的领导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头、过激的话,而被记者原封不动地放到报道里,导致出丑。6、新闻礼仪欠缺。面对媒体人员拍摄时,有的领导干部缺少配合意识,使其在身体语言上暴露出不佳的公众形象。& X" A" A* F; W$ J& M& C1 t2 ?
8 T% R- |9 h% W. e C3 f" O( Q
有学者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本来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他们却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 p6 g7 |/ J( [3 f 还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不愿面对媒体,甚至讨厌舆论监督。具体表现在:1、使用令媒体和公众反感的语言。有的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沟通时往往使用“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明令禁止”、“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是把媒体看成一个合法存在的社会工具,而是在能够利用的时候利用,不需要利用的时候就“积极预防”,一旦出现了“负面情况”,便“主动公关”,甚至直接找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制止报道。2、出了问题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正面报道多多益善,负面报道严厉封杀。甚至有一些地方三令五申,没有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采访一律不予接待。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区内“活动”,要严密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力图把盖子捂住,不让事情曝光于公众眼前。3、与媒体对抗。以老大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千方百计阻挠推诿,粗暴干涉记者采访,甚至发生殴打记者的恶性事件。
4 H2 B0 _+ {3 m8 Y) K8 D8 H+ E- \3 A4 B9 w4 i: _" r' {
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
x1 f% i- L& m, L
$ D2 j1 |: @) O6 ^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媒体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政府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指挥媒体,不存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所以,在以往干部培训中,没有专门教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课程,尤其是没有一门学科可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媒体的内容,新闻学是教如何当编辑记者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出本领危机的重要原因。2 K7 t3 V* k% M1 ^
; l: B; U8 O }/ f$ \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主要原因:1、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领导干部中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数量很少,大量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进过高等院校,更没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了。因此,出现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2、认识上有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时读不读报纸、听不听广播、看不看电视,对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时也偶然听听广播和看看电视,但感兴趣的常常又不在新闻。有些领导干部对于“第四媒体”因特网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其好处和作用了。3、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得有时间关注媒体。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时间花在迎来送往上,忙于应酬,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琢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事了。- M3 f6 a0 }9 ~$ E( r
8 T8 X8 f# G. ^: A9 t) f" R 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的原则
- k6 K. O/ B1 ]. i; X/ b# h) a( A1 c+ P/ [/ L' Y9 r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如下七个原则:及时原则,即应向媒体传递最新的信息,否则会失去时效性;真实原则,即信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胡编乱造;统一原则,即信息要保持前后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主动原则,即要能做到有所准备与计划,不能过于被动;效果原则,即信息发布是要达到良性的社会价值,应以公众利益优先;合法原则,即信息流程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适度原则,正反信息的披露要把握尺寸,不能有失偏颇。; v9 f& s4 w$ ?- ?
1 j: ^0 |8 P! S/ T8 I. l5 X9 F 也有学者认为,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应掌握五种原则性方法。其一,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只有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才能抢占有限的宣传阵地,使负面的消息、不良的消息减少。同时还要注意口径的一致性。其二,尊重记者,热情大方,以诚相待。因为记者也是人,如果受了冷遇,或是受到不公正、不礼貌、粗暴的对待,那么记者就可能把这种怨气带到所写的稿子中去,就会激化矛盾。其三,牢记立场和角色,不信口开河。作为领导干部,位置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好恶、个人观点来左右工作。任何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都必须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注意保守工作中的秘密。其四,恰当运用外交辞令。对于敏感问题或是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而一时又无法或不能提供的,一定要表现出一种谦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得到记者的理解。其五,熟悉内情,掌握大局。在接待记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该掌握的情况,一定要烂熟于心。要用语准确,恰如其分,让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
: d5 j; {, L, N/ k6 t# U' ], E
$ w$ p7 I6 j. |8 |; B8 x 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实现途径* F* `" O5 a, T, ~; k8 V+ c
8 `8 ]% j9 o5 r4 D0 V* I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强化开放意识,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三要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四要强化民本意识,五要强化礼仪意识。6 P5 Z" Z; |7 X
! R7 ? [3 y7 Q d. [ u9 x
有学者认为,提高媒体应对能力有如下几个有效方法:一是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二是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三是提高危机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提高应对记者的能力,五是提高应对采访的能力,六是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七是提高塑造媒体形象的能力。
2 N: ?# E# I4 w7 T6 A) {& ~+ c6 Q
" |- Q% e5 G4 [. e3 Z) r 还有学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深化和普及“政府新闻学”学科。还有学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是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和管理互联网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综合素质。(作者:官盱玲); T3 e% N' ]+ [! ]- Z( C
; S+ C0 P- B" k( C& o' i- L7 X) c$ B9 h! I y6 A. p. P
6 B" n$ a) j$ Y+ R
$ A$ l" i" [4 P- 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