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文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届、每年均要向所辖行政区域的人民报告政府的工作。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关注。就其性质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现代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年轮的忠实纪录。它所报告的事都是关乎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大事。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这一文体成了一件迫切的事。在这里本人谨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试说明政府工作报告的若干特点。( \& P- O& L) I2 q2 ?
9 s# N t# ?) A 一、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 } G& `, E: A0 o$ p% L
; |' H1 w" k+ I) j0 E2 I. G$ t I 中国内地任何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它的报告人通常是该地区政府的代表人,而制作者并非他一个人。按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地进行调查研究,搜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确定报告的主题,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通过后再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再将修改稿下发至本级政府机关部门及下级机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召开多场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进一步作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然后作补充和反复修改,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 h7 q B# }3 F8 q2 k3 R o: d
$ ]! w; c" |$ M5 x: r3 g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或部门的工作总结有着本质的差别。9 l( D U: q( G/ L) Z: S( w
4 O5 f' m3 V B) e" C) u" ^
文章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与使用范围。无论小说、戏剧,还是书信、合同、庆贺文、祭悼文,都会十分明确地显示它是给哪一部分人看的。政府工作报告却不相同,它首先显示的是给全体人民看的,全体人民有权提出各种批评建议,有义务贯彻执行。
( j. b/ o+ b1 d$ L6 b3 U* y4 A$ A/ t& P ( u" \+ w! C( f+ ~) o9 L7 F# Q
与此相似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报告。如“十六大”工作报告、各地方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党的工作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相似,但亦有许多较大的不同。党的工作报告属于政治报告,较多地关注于党的工作,如确定党的指导方针、思想原则、工作思路,提出政府改革发展等建议及党的自身建设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属于行政性报告,大都偏重于经济。本文只涉及政府工作报告。
1 C H% C+ L7 \7 |6 w
5 L5 d8 L8 z" n: J3 ^0 L' b( T1 u 二、传意过程复杂,审定程序缜密2 R& n2 ]* J% [4 j9 _
, z* J4 G; W4 P; b, m2 W 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工作报告,其传意过程都比一般文章复杂得多。以2002年****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的报告的草拟过程为例,即可见一斑。, J" f6 w6 [6 o; @7 S
2 i( c" Q" ~* Q. x# d6 ]; ?
2001年8月~2002年5月****同志先后到山西、河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调查研究,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基本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2001年8月中央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十四个课题组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收入分配、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2001年10月起草小组成立,由胡锦涛同志领导。2001年11月8日~22日组织8个调查研究组深入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十六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开了80多场座谈会,参加者914人。2002年1月15日起草小组着手拟定报告提纲。2002年2月18日****同志审阅报告提纲,对若干重大问题发表意见。2002年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审议报告初稿,先后开过数次政治局会议、四次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初稿。将报告下发至178个单位,组织了100多人进行讨论。2002年11月3日~5日中共七中全会讨论,提出70多条修改意见。2002年11月8日召开十六大,2100多名代表讨论审核。2002年11月13日十六大报告修改定稿。, H1 I D# H! T7 o5 _
* |' C+ E, A+ R6 s4 ]
这一过程表明这种大型的工作报告起草的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调查研究面广,专题研究工作量大,把关层次多,审核过程严密,反复修改的次数多,集中了党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全局性的,因而成为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决策性文件和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纲领。# o/ f% m0 }4 I" v8 ~. j+ a7 N' Y
& q& v6 S+ {1 D) C9 }9 L9 p' m
当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其传意的完成,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学习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加深认识与理解,使之成为每个人行为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因而也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意是多层次、多侧面反复传递,而后才完成的。7 b+ ~4 O2 x/ W- s2 \# I7 Y0 a
* C+ |& Z, H; V* x3 N- D, N
三、内容全面系统,概括精确,具体可行
5 t" {, D5 S5 f! u ' j- x! d5 P+ P6 v8 v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回顾工作成绩,总结获得这些成绩的主要经验,指明当前存在的问题,换届的报告,还要指明下一个五年的总体设想,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这些内容和人们日常见到的工作总结内容差不多,其一般要求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内容虽一致,实质却有较大的不同。
: p% K6 A: E% K7 p( T& l; C; P5 ^. ?
- ?7 A! n. G) v, e- ]0 e 其一,部门工作总结容量小,内容单一,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部门工作总结限于某一时段、某一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无论体育比赛、工程项目、教学改革还是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都比较单一;政府的工作报告要求全面系统地回顾检查本届政府的工作。要求如实地向人民报告本届政府任期内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长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增长情况,固定净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与贡献率,金融存贷余额,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电力发展、农民收入、化工烟草、食品、制药、电子、信息、材料、房地产、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条件的改善情况;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的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情况;扶贫攻坚的情况、就业和再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情况;科学教育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等等。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都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内容。+ ?6 |# {/ ]' T! P) T- f3 m
+ f, Q9 O; R \, p
其二,部门工作总结较多的是本系统或本部门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体会、做法或经验,以利于指导今后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经验要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以利于指导政府今后的工作。它一旦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成为法定性的工作指导文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1 x/ V/ g/ U; h7 M) x 3 F: ~' h8 `5 O: n0 S- N. H
其三,部门工作总结对于今后工作的设想,一般是针对现存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设想往往是本届政府今后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年度工作安排,只是实现总目标的阶段性计划而已。! @5 I* H& e2 H
6 [6 C ?# |! W# a& R2 k1 J 其四,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性强,往往采用各方面数据和具体指标,显示其论述的精确性与可行性。
! B4 S' `8 Z: S) U l9 L
- {+ f, ~2 I9 @" T+ P2 b& h 石秀诗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回顾部分连续使用了许多数据,如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长8.9%;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支出从113.8亿元增加到314.7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5倍以上,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02年底分别达到1553亿元和1404亿元,比1997年底增长1.2倍和84.3%;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五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劳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电力累计完成发电量2067亿度,比前五年增长91.4%;技术改造投资46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7.2%,公路内河运输投入资金28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5倍。
1 F& g( Z5 D8 ?5 D0 c+ M \ + \% q! E/ O$ X
在今后的总目标和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的重点部分也用了一系列数字作为具体可见的指标,如:
$ A' O# R+ n, R4 u $ u( d) i4 y; f$ M' |) M
今后五年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8 W9 ^2 m1 P( o- l2 x& w
" J6 h& t" W1 t9 K
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二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实现小康;
# g i. ~4 V) o# n4 T, Y ) b! ~1 m/ j& j( @4 l8 L, l
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V' T1 P0 X K; h. o# W
. i. P$ y3 N; y
数字的使用是一种技巧,通过“年均增长百分比”、“比前五年增长的百分比”或“倍数”、“增加值比重的百分比”及“增加了”、“提高了”等语词的运用与对比,揭示与突出强调了现实各种数据的真实意义。从这一方面看,上述这些数据的使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显示政府工作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鼓舞人们前进的信心,而且还可以斩钉截铁地下达必须完成的各种指标;也使报告显得科学、可*、精确、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类似的数据使用在一般的工作总结中是少见的。% l. v C7 o! Q" b7 f$ M
; _* v, T2 T/ t/ x
四、视角转换多,语态差异大
$ n" A$ c8 m/ G
0 R; l$ i9 o' l7 {5 t' e' ^, E% s$ d 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以多种视角进行陈述,而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语词。因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显现出不同感情色彩的陈述。在这里我们仍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分析。
2 N4 q S5 a% z9 `, x6 i( R
* m9 J5 J! [. R 1.文本结构图式(如下图)
5 S% a* n7 r6 x1 U3 k$ g) u - p3 O. r: I" O3 s( ?9 C! e
本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标题、引言、主体、结尾。标题有背景注明,引言有提请审议语。主体部分可分成三大部分,以总述与分述方式客观叙述,结尾部分多激励的语言。
: S8 ? b; s0 E4 f
8 q; x/ ]3 P9 p/ [' L 2.视角。
' Y; _ t9 f9 p6 s. ]% U4 P % g# [- c; L; r' y X) I( C
政府工作报告在利用数据进行强调的技巧,利用视角转换的得中陈述技巧和不同视角中的语用技巧,确有其奥妙和可探寻之处。文/于成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