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论坛杂志社“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者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看来,干部不读书,还真是个大问题。/ Q0 F8 ^" p& L. U8 [6 A
7 h/ {5 s( P. K/ L4 ]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的讲话,特别谈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求“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这其实也是在要求,要把读书当作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过程。当了“干部”,就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 c3 X* c' R1 X
5 ~% S/ s( B) b, t, b 日复一日,白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务”,需要马不停蹄地“走干讲”;但哪一件“事务”不需要理论思维、不需要政治考量、不渗透文化内涵?于是,晚上不得不挤点时间“读写想”,谨防自己成为“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事务主义者”。
( x# D, y8 Z+ f$ ~2 `
" Q6 D) `. F3 D白天走干讲:走下去、干起来、讲出水平' G- N! b: \& r" j# o
/ k! n" x" n- ]: }2 H$ q: R走,就是深入基层,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走,可以感受群众的冷热凉暖,体察百姓的酸甜苦辣,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雨后送伞。体验群众的清苦才知奢靡的可耻,看到群众的艰辛方晓责任的重大,了解群众的愿望更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当然,走,不仅要开动双腿,还要开动脑筋,不能走马观花,“葫芦掉进井里,还是在水上漂着”。& X* f+ L. c0 L
5 |7 w# Q8 H. v7 u干,就是干事,干好事,干实事,身体力行,服务群众。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如果只说不干,就是“嘴行千里,屁股还在屋里”。群众把那些干得多、干得好、干得细,主动进取的干部叫做“干将”。把那些干得少、干不好、干得粗、不推不动的干部叫做“混子”。“干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急百姓之所急,干百姓之所干,必受群众拥戴;而那些“混子”,懒驴上磨毛病多,总让百姓失望、寒心。
; M2 x" E# z: r- A, f
" N( y" G+ `( E4 t' j* u6 A讲,是领导干部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解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手段。能不能讲、会不会讲,往往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水平。一个优秀的“干部”,也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讲者”。要力求观点新颖,含义深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倘若只讲那些人所共知的东西,没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甚至满嘴空话、套话、大话、假话、废话、僵话,那么,“套话一说完,主客便只好默默地相对,逐渐沉闷起来”(鲁迅)。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曾对“念稿时代”即不会讲、不能讲、不敢讲的弊病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我们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准备一桶水”,下面认真思考准备,上去就讲真话实话。每讲一次,都感受一次压力,经受一次锻炼,获得一点进步。然后“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讲然后知气短,回来更努力学习和思考。
5 H) s$ B/ Z2 L: [! U' |
* U6 K: P/ G2 M9 Q晚上读写想:耐心读、勤于写、创造性地想
9 a5 n7 S' h9 \) v4 Z4 _* }- F" m) \% h
读,早已过了学生时代,没有专门时间读,也没有老师督促你读,只能在业余时间读,自觉自愿去读。再忙,晚上总能挤点时间。实在不行,睡前总能挤一小时。少睡一点,加深睡眠深度就行。时间是挤出来的。如果热衷于迎来送往、拉扯交际,甚至把晚上的时间都送给声色犬马的花花世界,何来时间读书?反之,远离酒场、牌场、欢场,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其实可以进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从读书中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5 A+ H- h$ Y$ I/ i' {- \- q8 N
+ \2 j$ R( S& J, v! R# v% K" O/ X$ n! N" X
写,“不动笔墨不看书”。写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邓小平讲过:“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常拿笔杆动手写,会使繁杂变得条理,粗略变得细致,浅薄变得精深。写,将情感付诸言,以情动人;将思辨付诸文,以理服人。白天的走干讲,晚上的读和想,通过写,整理、记录下来,思考、总结出来,凝练、升华上去。9 q3 { D; N; Q3 T- H
. p3 w$ I" K, Z; F" U1 R) W3 C( ~想,“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通过思考,才可以成为活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会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而没有独立的学习和批判,没有深入的质疑和思考,读书的功用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边读书,边思考;写之前,先思考;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能把零散的东西变成系统的,把孤立的东西变成相互联系的,把粗浅的东西变成精深的,把感性的东西变成理性的。思考也是一个创造性非常强的学习过程。经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为白天的走干讲充电。6 @+ v9 K: L, ~4 p" Q7 L
# d4 a" d" s2 F- M' Y6 I8 i) l走干讲与读写想,相辅相成。读写想是坐而思,走干讲是起而行。白天光阴似金,最宜多走多干多讲;夜晚阒寂幽静,更适勤读勤写勤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坚持走干讲,才能读得透、写得深、想得远;不懈读写想,才能走得实、干得好、讲得准。“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杂文集》)
$ d' W* M- o- }2 @+ ?) E! a9 ?3 h# j8 i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周而复始,烦也不烦?其实会另生出一番快乐的滋味。享受工作,一心一意,忙并快乐着;享受生活,一茶一书,闲并快乐着;享受天伦,一生一爱,爱并快乐着。4 o9 q; ^9 ^& P- P
/ }4 }2 k+ M0 Y% A5 h4 H% Q5 |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夜以继日,累也不累?其实进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便不难体会孔夫子的那股豪迈和痛快劲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a# W- C8 `/ p%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