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小小说《开张大吉》赏析

[复制链接]
文鉴 发表于 2012-7-10 12: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张国荣点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曾这样说过:“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实不只是诗人,小说家亦尤如此。一方面作家在落笔时,总要带着悲悯和同情,以人间博大情怀,移情观照,拥入人生;另一方面又要带着清醒和超迈,以天地之精神,超然之审视,出乎人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作家善于在“入”与“出”之间,在移情卷入和超然反面之间维持必要的张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讽观照”法。近日拜读潘江忠先生的小小说《开张大吉》(见《右江日报》4月22日第7版)后,深感这是一篇在“反讽观照”视角下写就的内蕴深广且充满反讽张力的原生态文本。
" g1 K# x# T2 c) G8 Y- @7 e5 Z: c
  这篇小说的情节颇简单而又耐人寻味:卖锁的“锁头孔”和配钥匙的“钥匙张”是“同日开张”且店门正好打对面的两个红尘市井里的生意人。他们本无任何感情瓜葛,“各做各的生意,各赚各的钱”。只是后来“锁头孔”随着生意“蛋糕”越做越大,生活日益过得“滋润”,他便“财大气粗”起来,性格和眼光亦变得更加张扬和目中无人,并渐渐对“钥匙张”产生不信任感。他不仅平日与“钥匙张”碰面时不打招呼,且存心跟他作对。相形之下,“钥匙张”显得内敛多了,他既不跟“锁头孔”计较,更不把对手的狂妄放在心上,照常做他的生意,低调过自己的生活。一日天没亮,“锁头孔”店里突遭窃贼“光顾”,店内“被翻得乱七八糟”。事后,“锁头孔”根据“门锁毫无损坏”表象的直觉,在向派出所报案时“一口咬定”是“钥匙张”做的“好事”。尽管“值班民警”反复提醒和解释,他亦执拗不听。直到那天民警把那个曾在其卖锁店呆过,且由其出钱并遵其旨意赴外地学习修配钥匙的年轻貌美的女孩押回店里,“锁头孔”至此方恍然大悟……作品就这样通过平实而诙谐的叙述,在耐人寻味的生活比照中,塑造了“锁头孔”和“钥匙张”两个性格、思想迥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当下红尘市井芸芸众生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微妙的人际关系。值得指出的是,在这里,作为故事叙述的操控者,潘江忠先生似乎要凭借“锁头孔”这个人物那意欲整人、实则害己的愚蠢且令人捧腹的“自我表演”,来达到某种反讽的效果。事实上,当下在商场上、情场上乃至仕途上,我们不是经常看到极个别人在与对手竞争中,因患“红眼病”,处处暗算对方而频频自导“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样愚蠢可笑的闹剧么?显然,潘江忠先生正是借助这个人物自食其果的可悲结局,反讽了当下现实生活中此类“聪明”受骗者的愚蠢可笑,暴露了他们的病态心理,同时也向芸芸众生敲响了警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这篇小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t! U# n6 t2 z

0 Z' G, a: V" L$ f- b  为了强化反讽效果,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用力尤精,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手法:, M- C. R5 H' b2 s5 N/ Y3 c

& I# _) X1 v0 f  W' L  一是提前预知真相法。即是说,小说开头表面上是在介绍“锁头孔”的从商经历、对店面装修的富丽堂皇、以及生意大发后如何讲究吃穿、为人等等,实际是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交代了小说特意设置的事实真相(即小说后面“锁头孔”遭女郎蒙骗的结局)。因为读者从“锁头孔”那“张扬”的为人处世中,可预知到在他身上将要发生的事。作家如此处理,就将预知的事实真相高悬于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让其成为作家一种超然观照的视角,在整个描写(即移情卷入)过程中,都让其染上了人生表象的虚幻性。至此,作为小说结局的事实真相就与作为过程的人生表象巧妙交织,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极富魅力的反讽张力。
2 \6 V# P4 j) K* j2 k8 h  L8 C
2 D/ X2 e  j+ s$ o+ p$ u  二是对比并置法。众所周知,对比并置实质上是不同视角的同时并存,因而常常表现为不同视角的并置。就这篇小说人物而言,“锁头孔”的张扬,“钥匙张”的内敛,作家在描写时都将他们彼此穿插,同时进行。让他们相互感应,相互碰撞,就如同不同音阶彼此交替,相互撞击,又如同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互为反光。在相互比照的叙述中,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结局巧妙地暗示出来。而置身于场景中的被蒙骗者(“锁头孔”)却浑然不知,他此时都移情于自我世界,盲目自信而毫无自知,最终在事实真相面前悔恨不已。这样,就使小说产生浓郁的反讽效果。& Q/ `+ _# j, H  L% k
8 ?, d3 O% f0 X" K7 Y0 F
  三是民间俗语和排比句式的巧用,不仅增添了小说描写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更增强了小说的气势和讽刺力量。诸如“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井水不犯河水”、“面色比先前红润了,衣着比先前光鲜了,皮鞋比先前锃亮了”等等。
' ^2 b4 S0 ~. g: B; R3 H! I2 ?
  总之,潘江忠先生这篇小小说虽无意描绘全景式的当下都市景观,却在人物情感的纠葛中反映出社会转型期都市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虽然,小说读来让人有时觉得情节安排、细节叙述似乎过于绵密,缺乏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的疏密有致。然从总体上看,《开张大吉》仍不失为一篇反映我老秘网市近年都市生活的原生态佳作。
! v1 J; H- K& U- o5 C, T  o
9 j  y2 P- b. C; T: ^
开张大吉
7 f$ a6 T1 ~4 A3 u: Z0 A4 W
6 ], I8 o( Q# g  a. f5 ?# R( q( L□潘江忠
0 I" v' Y; c6 q$ n6 |- f8 o- Q, L
8 o2 ]$ }- |1 r
  家住东街深巷处的瞎眼的黄半仙这次总算没说瞎话,就算瞎猜也算他猜对了。黄半仙说,今天是吉日,适宜开店生财。果然,西街就有两间店面同日开张纳客。
6 W0 F& t) _: x& V8 {& q- U% h' s% n7 S; \( e' _
  说来也巧,两家店面,一家卖锁头,一家配钥匙兼帮人开锁。而且,这两家店面不偏不倚正好打对面。
2 r7 q( q' ?+ F7 h+ B
- r! P, f+ T3 y  卖锁头的老板姓孔,配钥匙的老板姓张。孔老板的店子装修得富丽堂皇,像模像样,门面造型独一无二,就像一把巨大的挂锁,门口形如弯曲的锁勾,店内四壁挂满各种各样的锁头,门锁车锁柜锁大锁中锁小锁钢锁铁锁铜锁高档锁中档锁低档锁应有尽有,不一而足,让人眼花缭乱。
) i) S- d4 A) P9 p( V
# a: q! v' A" {& _: e8 L  配钥匙的张老板做的是小本生意,小打小闹的,门面自然没有孔老板的大,也没有那么豪华,只一爿小店,一辆带滑轮的手推车,车上竖一根横杆,两把铁皮裁剪而成的大型钥匙模型分别悬挂在杆子的两侧,中间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用以加工制作钥匙的材料。1 P# P- V5 t& c4 d7 a: t' ?

" a/ P! ?* q8 K6 ^5 ~% G  孔老板早年外出谋生,见别人开店卖锁赚大钱,看得眼热了也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梦想。自己凑足了本钱便打道回府,回到镇上依样画葫芦,干起卖锁的营生。孔老板逢人便说,他就连做梦都想赚大钱发大财。张老板是从父亲那里接过的配钥匙和开锁的手艺。他以此谋生十余载,本钱虽小但本领高,有求必应,口碑不错,十数年下来,虽不能大赚特赚,大富大贵,也不愁吃不愁穿,正应了那句老话:人有一手,吃喝不愁。原本张老板是在街边搭个临时的摊点揽活儿的,后来有了积累,才转移到孔老板的锁店对面谋生的。把配制钥匙的叫成老板仿佛不很妥贴,但张老板心想反正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由人爱怎样叫就怎样叫吧,况且这种叫法他张老板也没亏掉一分一厘,损掉一毫一发。这一来二去就叫得顺口了。, T( I' u9 }' M$ Y% R2 D
. {% a  e8 E& U, _) e# w- h
  两间店面的门楣上都张贴着大红纸,上书醒目的“开张大吉”四字,谁都想在这吉日良辰图个好兆头。店子开张当日,看热闹的人自然多。街口当儿挤满了男女老少。人圈里鞭炮噼噼啪啪地炸响,胆子小的孩童全都一个二个捂着耳朵往大人的怀里钻,只有大人们踮脚引颈吃力地往里瞧。
5 M* Z. s; M$ u! @% Q$ \* p
9 v3 g3 s- L7 z  一家卖锁头,一家配钥匙,再看门对门的店面装饰,便让人忍俊不禁,但看热闹的街坊们没谁去理会这杂七杂八的闲事儿。这时,孔老板心里自然不舒坦,以为张老板存心跟他作对,冲张老板白了一眼。但张老板没有以牙还牙,只报以善意的微笑。虽然,两人原本就没有什么过节,但是,打从店子开张过后,每次打照面,孔老板再也没有跟张老板打过一声招呼。不过这倒也不碍事,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你卖你的锁头,我配我的钥匙。两人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生意,各赚各的钱。6 u4 M( Y8 J. J% ?! n) h4 r# p. ^4 W

# m( E6 Z. r# P5 y' P9 ^" q5 E  孔老板说他卖的锁头质量保证,实行三包,谁想撬开都难。张老板素来低调,但谁都知道他配的钥匙想开什么锁就能开什么锁。卖锁头的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配钥匙的祖传手艺,名声在外。两者生意都很是红火。
7 D  a% G% o+ F0 ^; c
  B# R) A" f& e" \: @  店子开了一年半载,街坊便改了口,管孔老板叫锁头孔,张老板叫钥匙张。两人也都认同了这叫法,都认为这叫法是生意场上成功的一种标志,是往自己脸上贴的荣光的标签。
$ @: D- w/ D- R7 e2 ]5 m: e/ N; O7 L, s, r+ i( ]% [
  锁头孔赚足了钱,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滋润,他在东街又开了一家连锁店,街坊就说,孔老板的蛋糕越做越大了。钥匙张却不,只老老实实坚守在西街锁头孔的店子对面。也曾有人劝钥匙张像锁头孔那样再开个分店扩大经营,但钥匙张却不当一回事,还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也是,钥匙张的手艺的确了得,几近炉火纯青的地步。路过的人常看见钥匙张边哼唱粤曲边忙活儿,仿佛漫不经心,但他配制的钥匙与原装钥匙分毫不差,也不管生人熟客,再次光临,在取走钥匙之前,都忘不了要给钥匙张留下一句中听的话:张师傅,上次你给配制的钥匙管用!未了,还天南海北跟钥匙张扯一些跟钥匙无关的杂事儿。这时,钥匙张的心里自然甜滋滋的就像灌了蜜似的。
2 R, a1 L. i4 @  |. Y$ u  C* N0 c$ H% n/ H- c
  锁头孔日进斗金,财大气粗,喝的是四五十元一瓶的好酒,抽的是四五十元一包的好烟。钥匙张则不然,他做的是小本生意的手艺活,抽的喝的也就赶不上锁头孔的档次,烟是四五元一包的,酒是四五元一瓶的,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 P& J3 V4 i6 W5 ]  W6 i4 K
) i- {. ^7 K; f& g& t! J  锁头孔的头发比先前油亮了,面色比先前红润了,衣着比先前光鲜了,皮鞋比先前锃亮了。整个人显得春风满面,精神抖擞。锁头孔每次路过钥匙张的摊面,常乜斜着眼睛,有时连看都不看一眼。锁头孔一点儿也看不起钥匙张。$ L' a! c1 \: _1 h
0 U4 ^5 p5 J: _9 X
  谁都想不到,一日,天还没全亮,锁头孔的店子被窃贼光顾,门锁毫无损坏,店内都已经被翻得乱七八糟。锁头孔到镇上派出所报案时一口咬定是钥匙张做的好事。值班民警说,话可不能乱说,说话得有根有据。锁头孔就有鼻子有眼睛地说,钥匙张平日见他店里的生意红火看得眼热了看不顺眼了就偷偷配钥匙偷他的东西。还说锁店被盗当日没见钥匙张开门摆摊,准是他做贼心虚不敢露面的。但是,调查结果却与钥匙张无关。锁头店被盗当日,钥匙张的确没有开门摆摊,是有一熟客出门时将钥匙忘在家里进不了门,钥匙张就是应邀上门替人家开锁去了的。
- V- g3 G1 p3 X7 D: e; S5 E( _4 i; d- ~; X2 Q! \1 g) ^) n1 V
  不日,派出所民警押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来到锁头孔的锁店前,女孩烫一头金发,双手戴着手铐,低头指认锁头孔店子里她偷的东西。众人听闻,无不嘘叹。
: }+ H; z5 u7 u  ]8 ~1 D# X. T/ i: E- ^# j- r. n. H: v; ]3 o
  这时,围观的人群就开始嘈杂,有人说,这女孩原本就在锁店里干过,跟锁头孔好得很呢。
+ l' ]% o6 s. M2 `
  `7 c4 J7 x6 Q$ o  锁头孔终于想起什么事来。原本,锁头孔是不把钥匙张放在眼里的,后来见钥匙张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舍近求远,出钱叫那女孩辗转外地学习修配钥匙的手艺,锁头孔想大钱小钱由他一人赚完。但那女孩一到外地就像脱缰的野马,出了笼的鸟儿,心思全不用在学艺上......1 K& _# \( @7 [( E
9 ?  ]. P. Z8 ^6 ?, O8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小小说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谢立建 发表于 2012-7-13 08: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写得很有深意!我看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7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