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搜罗资料:上级精神、基层情况、其他省区的做法、历史上同类问题的档案、国际上的惯例规则……分门别类,当作“宝贝”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记得当年许多省市政府发行“政报”,集中刊载每个月的重要公文。有许多可参考借鉴的东西,多数秘书都喜欢这份刊物,大家争相传阅、先睹为快。
. j- L, i# ^% _/ e& [
6 x9 B) X8 k$ t1 k, R 常总结经验:领导讲话、行文的风格;群众对公文的反应;特别要记取教训:有一年,我起草了一个“过好春节”的通知,领导签发后,送印刷厂印制,然后送党委发传真电报。文件印出来,机要交通问我还有必要复核吗?三百来字的短稿,应该没啥问题。出于职业习惯,我说还是看一眼吧。一看、一身冷汗!只见最后一句赫然印着:“让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过一个有意见的春节。”赶紧改回“有意义的春节”,心中后怕,若误发下去,岂不成了煽动闹事?还有一次一个哥们把“调运食糖”写成了“调运食堂”,让秘书长念叨了两三年。
, x! w3 c1 l. n! n: c3 B X4 S0 \& ?( Y0 ], u8 p
薄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尽量简练,这年头没人喜欢大块头的讲话、文章。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把观点讲清楚、要求说明白,大功告成。磨磨唧唧的“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没人不讨厌。" b5 I0 G9 K- o
& L; X7 A' n1 v 再说情真意切: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要有“激情、温情、热情、真情”。领导最喜欢有激情的干部,也只有像牛玉儒那样充满激情,才有希望改变落后面貌、让内蒙古从倒数第一升为全国发展速度第一;温家宝对老百姓的脉脉温情,近年来也传为佳话;有兴趣才能有热情,强扭的瓜不会甜;归根结底还是要有真情。虚情假意、装腔作势,无论为文还是为人,别人都不会买你的帐。为人、为文,魅力全在情真!满怀对自己从事事业的真情,利用全部业余时间,倾注心血、五易其稿。这份执着、这番辛苦,岂是“一杯茶、一张报、一根烟、一场笑”的“机关泡”们所能理解的?如果世人都像这般认真,贪腐占何处藏身?黄赌毒能不绝迹?假大空的公文也就不会再横行于世了吧?% z0 i' ~( M% {$ Z; v1 k3 C
" ~1 w! _% Q7 S/ }%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