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问题:
. c5 U) N- R( s8 J6 @1 x. J2 b. q2 v& R2 X/ T5 s1 G) B
请教你个事情。我在写作过程中有思路、有素材,但是语言干涩,写出来的东西却好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呢?背诵积累?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和技巧么?" y3 r3 ~ _9 m4 F. `
8 K- L! `2 ` P# V' ~6 `
众秘观点:
7 w7 ?' w" n+ O% r) B/ |! n( @* b! {/ r L1 R: {" _9 X* a* W
个人也有这毛病,应该是对本职工作专业认识不够深,知其事乏其理,说不到位,表达不够强。要不就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培训过,缺少理论根基。文秘出身和半路出家的肯定不一样吧。在词汇方面肯定要差点。知识积累、文学素养不够,肚子里面没货,想破脑袋也就那样。当然不排除有的人天生对文字敏感,材料一写就上手。多数人还是要多研究,吃透,才能运用出来。新词,跟时代、有深度都可以通俗易懂,比如“最后一公里”多坐老百姓的板凳。写的通俗易懂了不行,说是敷衍了事。他喜欢整文化,你就整呗,哈哈,道可道,非常道。其实现在的公文写作最大的问题不在口语化,而在学生腔,文绉绉不接地气,你说的是语言的简洁生动问题,还是要更多地向生活、向群众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赖于天赋,更有赖于后天培养,学习中文,就应该多看一些古文典籍,潜移默化,下笔的文法句法自然就会提升不少。强化阅读和学习很重要啊。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多学习一下本系统的上级公文,会受益匪浅,特别是本系统上级领导的讲话。很多时候,寻找优秀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艰巨任务。身边的渣材料太多了,就是模糊我们的双眼,误导我们的方向。
+ \7 t( Y0 E0 W: C9 T# Y1 J9 z) Y/ `
右岸观点:
- [1 i. p2 W1 u" m
7 f1 D9 T/ O) s+ g+ F! [/ o4 C3 k 多读,多写,多念,学习精华文章。多读是指古典文集还是上级公文?第一个是多读就是不分门类的泛读,古典文集,上级公文都要读。什么书都读,我觉得秘书应该涉猎广泛。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取人所长,补己所短。特别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结构,要摘录记忆。第二个是多写,就是多多练笔,不仅限公文写作,散文,诗歌,日志,杂文,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在练的过程中,提炼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第三个是多念,文章写成后,自己要反复推敲,在字词运用上拿捏准确,从头到尾念几遍,在念的过程中,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了,不压韵的地方改压韵了,最重要的是排比句式的运用,可以增强整篇文章的气势。0 C& g# \. V: Y! [# Z
8 T) C! a; ~* @8 g4 S: U/ }; G& [老猫想到的训练法:
! ~& Q8 D! c( K) T) g3 ]0 \* T {; p* D( Z6 `, Y3 Q j6 |
9 I8 i; W9 `0 `! U* M) T 1.每天摘抄10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就是说每天通过阅读人民日报社论及相关文章,从中摘抄出10句你认为对你最有启发的话,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话,最有新颖有说服力的句子。一段时间后,你再回头看,摘抄的这些东西还有没有印象,再次看到还有没有共鸣。如没印象、没共鸣就没说明你当初的眼光有问题,摘抄的语句还不够经典。今后再次摘抄时要用更加挑剔的眼光。
) i0 z. J! E6 V" ?7 O/ [1 R4 V% f ' _* C9 i- u+ d, m! G: d$ V. g
一点个人想法,仅供大家参考。9 n( y" k; N5 j. ], T
以上内容来自老猫在8月5日晚“文稿修改演播室”QQ群的答疑。 ) M3 O* `) L: ]4 L L
8 h8 t$ @8 j9 M& M/ G/ e/ j
: d: a7 |$ v1 D& [/ \# h; e
4 [ t% C3 f0 e9 N4 D2 h) K; {1 @* i7 i# v1 }
* U9 J9 A4 s$ }( Z
2 |# Y5 b, m2 H9 L6 u& i0 g0 b5 T1 r. P% \: w( i9 S
$ `7 N) c8 P0 C {$ b/ g
|
|